2025年8月,越南马山公司宣布将出售位于北部的诺坡钨矿。这一消息传出不到48小时,全球资源市场就掀起了波澜,尤其是中国企业都表示兴趣,而美国则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诺坡钨矿位于越南北部山区,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它却是全球钨资源的一个重要宝藏。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诺坡矿的储量约占全球已知钨储量的12%,是中国之外最大的单个钨矿。更为关键的是,矿区内的精炼厂掌握着全球15%的仲钨酸铵(APT)产能,这种原料是制造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的核心,许多高端制造领域离不开它。 中国目前掌控全球83%的钨矿产量,越南则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供应国。2024年,美国从越南进口的钨占其总进口量的22%,而欧洲也依赖越南供应大约8%的钨。如果诺坡矿落入中国之手,美国的军工供应链将面临“断粮”的风险,毕竟M1A2坦克的贫铀穿甲弹、F-35战机的隐身涂层,以及半导体刻蚀设备的超硬刀具不能离开钨的支持。 中美博弈:越南成关键棋子
而美国方面则显得焦虑不安。自2025年2月中国对钨品出口实施管制以来,美国国防部已启动“供应链韧性计划”,试图通过补贴韩国的桑东钨矿复产来替代中国的供应。但桑东矿的年产能仅为2000吨,且依赖中国提供浮选药剂和球磨机,根本没办法满足美国的需求。即使桑东矿满负荷生产,也只能满足美国钨需求的15%。 越南的战略考量:地理政治学中的平衡
越南此次出售诺坡矿背后,实际上有着复杂的权衡。一方面,越南的矿产开发离不开外资支持,目前国内70%的铝土矿和稀土矿项目由中资控股,而诺坡矿的外资持股则不到30%。马山公司急于出售矿产,主要是为了偿还8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越南与美国的关系最近有所降温,2025年9月,特朗普政府因越南纺织品“倾销”对其加征了20%的关税,还拒绝续签《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与此同时,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在2025年上半年比去年增长了28%,并承诺帮助越南建设河内到海防的高铁。这使得越南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倾向于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越南国内也存在“资源民族主义”的压力。2008年中铝在越南铝土矿的投资曾引发大规模抗议,反对者认为越南的资源被中国掌控。因此,在出售诺坡矿时,越南政府特别要求中方:本地员工占比不能低于80%,利润再投资比例不低于30%,并且要建立“资源主权基金”。这些条件旨在安抚国内情绪,并确保越南能长期受益。
美国的应对:紧急补救但效果有限 面对中国的竞争,美国立刻启动了“灭火行动”。2025年8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亲自赴越南,提出三项方案:提供10亿美元贷款,帮助越南建设自己的钨精炼厂;要求竞标中加入“非中国技术条款”,避开使用中国的浮选药剂和磁选设备;并联合欧盟发布《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白皮书》,将中国参与诺坡矿项目的行为描述为“地理政治学工具”。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获得越南的热烈响应。越南政府的人偷偷表示,美国的贷款附加了许多条件,如环保标准和劳工要求,而中国的投资则没有如此复杂的政治附加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五矿提出的“技术转让和产能共享”模式,能帮助越南在2030年前建立完整的钨产业链,这对急于推动工业化的越南来说,吸引力极大。
结语:资源竞争的新战场 争夺诺坡钨矿,实际上揭示了大国博弈的一个新战场——核心矿产慢慢的变成了比石油和稀土更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通过“技术 资本”的双重优势,正在重新定义全球资源分配的规则,而美国的“制裁 补贴”策略在市场现实面前显得越来越无力。这场交易的最终结果尚未揭晓,但能确定的是,资源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谁能控制核心矿产,谁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而越南递出的这张“王牌”或许只是新时代资源竞争的一个开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